引言
儘管中國政府不斷開放各個行業領域,允許外國投資者進入,但在一些特定領域,外國公司如果沒有合資夥伴,仍然會面臨限制和約束。
然而,中國政府鼓勵本地企業與外國投資者合作,整合技術、資金和管理經驗,同時外國企業也可以更輕鬆地進入市場,並擴大市場份額。
合資企業的類型
在中國,外國公司與中國企業的合資夥伴關係有兩種主要形式,分別是 股權型合資企業 和 合作型合資企業,其主要區別在於投資方式和責任承擔。
股權型合資企業 (Equity Joint Venture, EJV)
股權型合資企業是由外國和中國合資方共同出資組建的,按照互惠互利、有限責任的原則運營。外國投資者必須至少出資 25% 的股份。根據合資企業的總註冊資本,外國投資者的出資比例最高可以增加到 70%(最多不超過 300 萬美元)。投資形式可以是現金、房地產、工業產權、設備或技術,所有投資的 “市場價值” 需由獨立第三方評估。若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投資資本,可能會面臨罰款。
合作型合資企業 (Cooperative Joint Venture, CVJ)
合作型合資企業,也叫做 合同型合資企業,分為 有限責任型 和 無限責任型 兩種。有限責任型 CJV 的要求與股權型合資企業相似。外國企業應提供大部分資金和技術,而中國合作夥伴則提供土地、設施、自然資源、人力和少量資金。與股權型合資企業的最大區別在於,外國投資者沒有最低資本要求。
無限責任型合資企業與有限責任型合資企業有很大不同。與前者不同,無限責任型合資企業允許兩方通過談判來確定合作關係。在這種形式下,外國合作夥伴可以提供資本或技術,而不直接與合資企業的股權掛鉤。這意味著外國合作夥伴可以持有少數股權。此外,合作方不需要為合資企業單獨成立新的法人實體,合作雙方可以根據合資協議提供資金、資產和技術,包含管理層級等條款。由於合資企業的控制權不依賴股權比例,因此如果合資企業解散並回歸給中國合作夥伴,只要合同中有相關條款,外國合作夥伴也可以收回投資。
合資企業現在還有必要嗎?
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大幅放寬了對外資企業的准入,但仍然有一些行業對外資公司保持關閉,通常是出於文化遺產或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考慮。例如,酒店業、化學工業和汽車產業。如果您計劃進入這些受限行業,仍然需要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成立合資企業。